《三青之声工作室》参战老兵曹汝民系列报道之一(张三清撰稿)

《三青之声》工作室:

“参战老兵曹汝民系列报道之一”

在二十九块弹片伤疤的背后

——聊聊退伍老兵曹汝民那些耐人寻味的有趣故事

作者 张三清

引子

我的发小也是同学赵炳涛,是一个爱张罗事儿的人。这不,几年前我组建了写作班子,在网络发布新闻,他积极参与。虽然他的写作水平跟我比,不在一个段位,但这种精神还是可圈可点的。令我感动的是,这几年他不仅下大功夫学习写作,还负责给我寻找报道线索。也确实为我的写作出书助力不小。

2024年10月下旬,他打电话告诉我,又发现了一个好的新闻题材,是老山前线参战老兵,事迹不错,让我择日采访一下。

我因为职业习惯使然,听到好新闻就想见到这个人,就想采访这个人,就想报道这个人。三天后,在赵炳涛的引领下,这个老兵来到我家接受了我的采访。

第一回:个小脾气大 遇事“天不怕地不怕”

2024年10月23日上午九点钟,铛、铛、铛,三声敲门声后,我打开防盗门,率先走进来的是赵炳涛,紧接着,一个与赵炳涛个头差不多的小老头儿出现在我的面前。

我上下打量,这个人小个头,黑脸蛋,大眼睛,说话憨嗓门,身穿普通外罩,头上戴着一顶迷彩帽,看上去是典型的农民打扮,很朴实,但就总体上端详还略微带有军人的气质。

赵炳涛把我俩相互介绍后,就离去了。于是,我俩坐下来,边喝茶你来我往的话匣子就拉开了。我是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问到底,老兵是有问必答。

经过几个小时地了解,我得知这个小老头叫曹汝民,1964年出生在涿县城东四十里的穷乡僻壤——义和庄公社义和庄村。全家兄弟三个、姐妹三个,共计八口人。

在那“四清”“文革”的年代,国家大的政策是搞运动,以“阶级斗争为纲”,不抓经济,农村生产队吃的是“大锅饭”,土地种一葫芦打一瓢,全国人民都过着糠菜半年粮的困难生活。曹汝民家因为孩子多,每天吃了上顿愁下顿,孩子们饿得饥肠辘辘,骨瘦如柴。因为总是吃不饱饭,小小的曹汝民长到十一二岁才一米二三的个头,比同龄人矮一大截。不仅他个子没长起来,而且瘦得跟玉米秸秆似的,风一刮都能把他吹倒。

别看曹汝民个子小,身体瘦弱,可胆子不小,脾气不小。每当同学们欺负他时,从不示弱,直至别人打他个鼻青脸肿,可嘴还不服软,还祖宗奶奶骂个不停。

俗话说:“有压迫就有反抗。”可话又说回来了,反抗要有资本。就凭当时曹汝民那小身板儿,风儿一吹就倒了,还反抗什么呢?就等着挨揍了。

还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很好:“办法总比困难多!”

曹汝民上学时总是挨欺负,心里一直不服气。怎样才能长本事不挨揍呢?学习武术,练就一身硬功夫,看谁还敢跟我耍难揍?

就是带着这种不服输不挨欺负的想法,11岁那年,他拜自己的姨父为师,开始系统地学习“24式”武术。

别看曹汝民学习不用功,可学习武术非常卖力气。他早晨上学前练,中午放学吃完饭练,晚上放学吃完饭后还继续练,节假日更是通宵达旦地苦练。

“有志者事竟成!”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。就是曹汝民夜以继日、废寝忘食、如醉如痴地艰苦磨炼,只用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,就熟练地掌握了“24式”的全套武术功夫。

因为他的武功学得扎实,因为他干什么都争强好胜,因为他平时总爱出风头,所以,当自己身怀绝技后,他还时不时地和伙伴儿们过上几招。您还别说,他几年的武术真没白学,无论是本班的还是别的班的,无论个子高的还是个子矮的,和他比试全是手下败将。慢慢地,“曹汝民会武功,曹汝民有两下子,千万别招惹他。”这个消息在学校、在义和庄村不胫而走,传得很远很远。

第二回:争强好胜从军路上不消停

坊间有句经典的话说得好:“老天为你关上一扇门,必然还会给你开启两扇窗。”

曹汝民在学习上是短板,虽然人个头长到一米六多一点就不长了,可通过习武让他有了自信,习武让他在前进的路上勇敢地一直往前闯。

上小学时,曹汝民的各科成绩都在七八十分徘徊,到了初中,各科成绩也就是六七十分,有时考试甚至还有一两门儿功课不及格。

“人要有自知之明。”曹汝民明白,自己要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,那是不可能的。只有另辟蹊径选择人生的另一条路——从军。在那个年代,农村人要想离开土地、走出家门、离开农村闯荡外面世界最佳的抉择就是当兵。

1982年,只有16周岁的曹汝民,通过虚报年龄一路“过关斩将”,穿上了戎装,走进军营,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。

大家都知道,凡是新兵入伍,必修课是集训三个月。我没当过兵,不知道这三个月训练什么科目。曹汝民告诉我,除了训练队列那些基本动作外,还有擒拿格斗等等一些带有搏击对抗性质的项目。

在训练队列时,曹汝民和其他战友一样,听教官的口令,让向左就向左,让向右就向右。可到了练擒拿格斗时,他就不听教官的了。因为在擒拿格斗方面他比教官还有底蕴。每当教官说错了,他立即纠正,弄得教官很没面子。有一次,教官在教一个擒拿动作时,不规范,他跟教官发生了争执,并动起手来,还把教官的胳膊使足了劲往后一拧,只听咯嘣一声,教官的胳膊断成两截。尽管曹汝民说不是故意的,尽管他据理力争,最后虽然连队没给他处分,但还是把他调到了其他部队。

1983年,全国轰轰烈烈的严打开始了。曹汝民所在的工兵营机械三连,承接了当地的“扫黄、除恶、打黑”的大会战任务。大家都知道,当时社会的黑恶势力都是一帮亡命之徒,手里都持有各种凶器,执行这样的任务有很大危险。曹汝民不仅身怀武术绝技,还浑身是胆,面对歹徒不惧怕,不手软。在执行任务时,他冲锋在前,用自己的真功夫和战友们将47名犯罪分子缉拿归案,受到了部队首长的交口称赞。

曹汝民执行任务受到表彰,班长心里不舒服。表彰会结束后,班长找到他说:你别觉得会两下子就了不起,咱俩比试比试你不见得能打得过我。

曹汝民这个火爆脾气哪容这些,不容分说,先是踢过去一脚,后又在班长脸上打了一拳,顿时,班长的脸上一块铁青,鼻子嘴鲜血直流。

曹汝民又惹了事,写检查是没跑儿的。但在检讨书的最后,他又补充一句:“下次挑战还揍你。”试想,这样的兵谁还敢带?班长打了报告,又让曹汝民挪了挪窝,到了100团。

第三回:枪林弹雨何所惧 舍生忘死往前闯

应该说,曹汝民在部队,是一个比较调皮爱惹事儿的问题兵。可是,他的本质是好的,骨子里到处充满着正能量,到处充满着行侠仗义。

1985年初,云南边防告急,猫耳洞前沿阵地激战正酣。曹汝民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,要奔赴前线轮战御敌。

部队参战的命令下达后,有的战友吓得脸色铁青,有的战友沉默寡言。曹汝民则第一个写了请战书,坚决要求奔赴战场,保家卫国,哪怕是血洒疆场也在所不辞。

在农村,形容一个人有没有本事,总会说“是骡子是

马拉出来遛遛!”

别看曹汝民平时吊儿郎当,别看曹汝民总是惹是生非,可在国土遭侵略,人民遭涂炭的大是大非面前,他一点也不示弱。他说:“头可断,血可流,东方大国国土不可丢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保家卫国是我们军人义不容辞的职责!”就是在这种爱国情怀、责任担当的精神鼓舞下,他写下了请战书,写下了遗书,抱着为国捐躯的信念,奔赴云南老山前线,冒着枪林弹雨,与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、不屈不挠的生死决斗。

1985年1月15日,是曹汝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日子。从凌晨开始,前方阵地密集的枪炮声震耳欲聋。我军战士英勇杀敌予以还击,战斗打得十分惨烈。子弹打完了,干粮吃完了,需要给养,战士负伤了、牺牲了需要往山下抬,这一任务就重重地压在了曹汝民所在的连队。

当天下午四点半钟,他们营接到命令后,大家人抬肩扛艰难跋涉12个小时,在漆黑的夜晚,爬上陡峭的山峰,把弹药、食品、水送到前沿阵地,把受伤的、牺牲的战友抬下来。

就是1985年1月15日这一天,曹汝民跟随他的几十个战友执行这一任务。

提起这一天的战斗,曹汝民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。

他哽咽地说:“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战斗场面:前沿阵地敌我双方对攻,跟电影里描述的激战场景一样,机枪、步枪、冲锋枪各式武器全派上了用场,地雷声、炮弹声划破了夜空,眼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有的被地雷炸死,有的被炮弹炸伤,有的中枪应声倒下,其场景惨不忍睹。特别是我的战友涿州北务村的孙建春,刚刚从我眼皮子底下路过,到了前沿阵地没几分钟,左脚踩了一颗地雷倒下,右手又按住一颗地雷,就是两颗地雷的同时爆炸,把他的躯体如五马分尸,顿时就献出了自己19岁的鲜活生命。当战友们把他抬下来时,一只胳膊还留在了阵地,是我亲手将他那只胳膊掩埋在山坡旁。不一会儿,首长下达命令,让我们立即奔赴前线执行任务。就是在这生死关头,我没有更多的想法,只有一个念头,抓紧送弹药,抢时间把受伤的战友背下来得到及时医治。一次,两次,三次,送给养、背伤员。到了第四次上去时,阵地前已经牺牲了一百多名战士。前方的战斗还在继续,敌我双方谁也不示弱,眼瞅着我军的阵地就要失守,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我们送给养的战士都拿起了武器,加入阵地保卫战当中。在我的记忆里,那天我共打死打伤敌人七八个,我们连打死打伤敌人五六十人。在当时的激战中,我发现我的一个老乡突然负伤,没多想,马上背起他就要往下撤。其中,阵地上一个陌生战友说:“别管他,死了就死了,阵地不能丢。”当时我心想,这是我们一起来的老乡,他要牺牲了如何向家人交代。于是,不由分说,我就把老乡背下了山。最后老乡的命保住了。当我第五次到阵地后看到,所有的参战战友大都牺牲了。当我和剩余的战友正要和敌人进行最后的决战时,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我的附近,我全身中了29块弹片,其中腹部伤势严重,鲜血汩汩地往外流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战友们要把我背下山,被我拒绝了。伤势虽然不轻,但没伤到要害。我轻伤不下火线,包扎完伤口继续参加战斗,直至最后夺回阵地。在那次战斗中,我们运送物资104箱,弹药644箱,打死打伤敌人数百人,转移伤员、烈士遗体38人,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。轮战任务完成后,我们营、我们连、我们排、我们班均荣立一等功,我个人荣立三等功!”

老话说得好: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。”在老山前线,曹汝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,立功了,授了奖,这条命也算保住了。那么,他为什么每每提起1985年1月15日那场战役就泪流满面?因为他眼看着那么多年轻的战友,早晨还在一起说笑,一起谈人生,谈理想,眨眼工夫就在敌人的枪炮声中,血洒疆场,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他们的家人,他们的亲戚朋友是何等的感受?可想而知。

曹汝民常说:“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,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幸福,千万不要忘记为我们打天下的人,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保国戍边最可爱的人。赓续红色血脉,抒发爱国情怀,发扬光荣传统,传递正能量,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。”

第四回:讲好老兵故事 抒发爱国情怀

时间过得太快,从1987年曹汝民复员退役到现在,已经过去整整37年。

他退役后,当时国家文件规定,凡是老山前线参战战士,荣获三等奖以上的,国家都负责安排工作。可当时地方没有能力给他们做妥善安排。为了体谅国家的困难,曹汝民毅然决然地回到老家农村,继续当农民。

为了能找到活干,为了打工多挣点钱,他开始拜师学习瓦工技术。后来木工好找活干,他又拜师学习木工。尽管自己掌握了瓦木工手艺,但他生活的路仍然走得相当艰难。几十年来,凭着自己的力气,也挣了一些钱,但只解决了温饱问题,还没有踏上小康生活的富裕道路。因为自己生活拮据,致使情感、姻缘经历了六次失败。

3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。这话虽说经典,这话说得轻松。但是,如今年过六旬的曹汝民却有诸多的感慨,有诸多难以追忆的瞬间。

在一个时期以来,有一部分参战老兵上访告状,要求增加待遇。在山东曾经还发生了斗殴事件,给我们安乐祥和的国家,增加了不和谐不安定的音符。

面对这一情况,对于脾气点火就着,“天不怕地不怕”的曹汝民来说,也不会等闲视之。他曾经也加入上访告状的队伍,向国家向组织要说法。当有关部门掰开揉碎给他讲道理时,他又一次双眸流下了热泪。他知道自己的过激行为给国家添了乱,为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。他要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,弘扬正气、传递正能量,他要把在老山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抢救战友,那血染的风采,那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,继续发扬,搞好传承。

2019年,涿州市成立了老兵故事宣讲团。曹汝民不仅积极参加,还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和战友在战场英勇杀敌的精彩片段、动人故事,走进农村,走进学校,走进军营,走进工厂,走进社区,讲给大家听。

大概在2020年中秋,涿州市老兵故事宣讲团来到全国职教先进单位——涿州职教中心,为几千名师生宣讲,我也聆听了。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讲,真是感天动地,老兵们故事讲得绘声绘色,师生们听得聚精会神。特别是当老兵指挥员尉方讲到一个小战士给他跪地求饶想撤出战斗,曹汝民讲到战友孙建春被地雷炸得如五马分尸、血肉模糊时,在场的人都流下了心酸的热泪。

据统计,几年来,老兵故事宣讲团举办演讲会百余场,曹汝民一场不落,都全程参加。其中,他上台演讲18次。场场都把观众讲得泪流满面。

通过参加老兵故事宣讲团,通过给广大群众讲老兵战斗故事,感染教育了大家,同时,曹汝民的政治思想觉悟也有大大提高。他说: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。我无论学生时代,无论是参军当战士,无论退役当农民,立过功,受过奖。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低,底蕴不够,庄稼火说发脾气就抑制不住,缺点错误真不少。现在都六十多岁了,是非曲直,什么是好?什么是坏,还是分得清的。过去有句老话:六十花甲子,不死都活埋。年轻时论天过,到现在就论秒过了。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好好活着,一定要永远跟党走,一定要做到老有所为,老有所乐,一定要搞好传帮带,继续讲好老兵故事,继续搞好赓续红色传承,向社会传递正能量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再立新功!”

曹汝民越说越激动,越说越来了劲头。说着说着他突然从沙发上站了起来,十分庄重地开始朗诵宣讲团主持人刘凤海的开场白:“老山主峰镌刻着我们的英明,盘龙江水诉说着我们的忠诚。白雪皑皑叠加着我们的年龄,老兵,参战的老兵,国家因你而昌盛,人民因你而安宁,大地因你而丰盈。”

后记

采访结束了,我思绪万千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老红军李茂福参加过红军长征,参加过抗日战争,解放战争,抗美援朝。全国解放后,他不居功自傲,而是要求到革命老区当农民。他的遗孀王玉删参加过抗日战争,解放战争,抗美援朝,战功显赫,如今的待遇是两千多元微薄的退休金。尽管如此,2008年的汶川地震,老人家还捐款一千元。如今老人家已经94岁高龄,虽体弱多病,看病没钱,就是卖房子看病,也不给国家添麻烦。曹汝民,一位老山参战老兵,十几岁就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,为了保家卫国,他血洒疆场,不怕牺牲。如今,已是花甲之年的他,为了报效祖国,为了搞好传承,他和老兵故事宣讲团的战友们走进社会的各个阶层,为弘扬老兵精神,弘扬民族精神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弘扬正能量,搞好传承。老红军李茂福、朱金养们,老山参战老兵曹汝民们,他们也是血肉之躯,他们为推翻三座大山,他们为保家卫国,抛头颅洒热血。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先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。

忘了过去就等于背叛。

今天《在二十九块弹片伤疤的背后》这篇文章写得有点长,六千多字,我在电脑前敲键盘鼓捣了好几天。说真心话,曹汝民的故事还有很多,有好故事,也有上不了台面的故事。我对曹汝民的了解,只是一面之交,只是感性认识。也许有人对曹汝民了解得更透彻,也许有人对我写曹汝民有不同的见解,这些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凭着曹汝民身上的二十九块弹片的伤疤就说明了一切,就凭着曹汝民把青春热血洒在了老山前线,洒在了环境恶劣的猫耳洞,我们就应该向他致敬,我们就要为他点赞。他“血染的风采,报国的情怀”,就应该广而告之,就应该弘扬传承,就应该发扬光大。